【#Environment】哥倫比亞社區使用可持續、循環再利用的塑料搭建補霧網收集水源

TEXT /  Hex Zou; PHOTO /  翻攝Alsar Atelier官網;

捕霧取水技術在中東和拉丁美洲已有百年歷史,藉由架設張網捕捉霧氣從而將其凝結成水,是為先人取得水源的古老智慧。哥倫比亞建築工作室Alsar Atelier近期攜手與尼加拉瓜設計師Oscar Zamora和當地官員合作打造了一個價格實惠、易於組裝且使用可持續材質料製成的捕霧器。


 

如今隨著氣候暖化造成各地高溫、熱浪不斷,許多國家地區面臨著嚴峻的乾旱與缺水危機,也因此摩洛哥、祕魯、智利北部等缺水地區的居民會藉由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此工程位於聖路易斯社區,補網結構由一個輕鋼材框架組成,並被包裹在一種名為polisombra 的塑料織物中,這種材質常用於建築工地周圍、應用廣泛,可進行循環再利用。

 

為乾旱社區供水

 

補霧網設計模擬圖

 

塑膠網造型和搭建過程相當簡單且易於搭建,由4名當地社區人員僅耗時五天便完成,無需使用到任何重型機械,不僅預備組裝便捷、性能耐用、施工時數短成本低廉等優勢、其可持續性材質應用更大幅減低耗能、減少重工業排放並有效取代排碳量較高的混凝土。

 

只需少量人手便可搭建

 

 

水氣在織物上凝結後會流向補霧網底部的PVC管道,將水源收集起來用於民生用水和農業澆灌,在雨季期間每週可以收集高達200升的水。新建的捕霧器了滿足社區用水的需求性之外還幫助當地社區居民熟悉環保建材,有望激勵人們能開始使用100% 可回收的輕型鋼替代高碳排的混凝土和磚塊,同時也促進地區轉型為生態友好型農業城市。

 

具有可持續優點的輕型鋼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