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一起來認識保育類動物山椒魚,牠為何如此珍貴又有趣!?
TEXT / Tony Kao; PHOTO / 牽猴子,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外貌跟壁虎、蜥蜴有點像的「山椒魚」,是被農委會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也從冰河時代就殘存下來了。
雖然山椒魚的名字中有「魚」,但牠不是魚類,屬於山椒魚科,因體臭類似山椒味,所以被取名為「山椒魚」,是極珍貴的保育類動物,但與壁虎、蜥蜴卻無親戚關係,反而與中國國寶「娃娃魚」有血緣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呂光洋教授表示,山椒魚只分布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多分佈在大陸和日本等溫帶、寒帶地區,台灣山椒魚是唯一分佈在亞熱帶地區,才顯得牠的珍貴與稀罕。
南湖山椒魚
拍攝大不易
以行腳節目《MIT台灣誌》獲得無數金鐘獎的知名製作人與主持人麥覺明導演,對生態與環境議題的影響力跨越北中南,近期他的第二部院線紀錄長片《山椒魚來了》熱映中,也引發不少話題。
南湖山椒魚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劉克襄表示:「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透過這些專業人士的陳述,展現了生態紀錄片的高度和質地。我們對山椒魚應該會有更深度的見識,甚而知道生態紀錄片該謹守怎樣的內涵。現有金馬獎的評審規格,恐還難以周延的考量這一面向。」
東森主播舒夢蘭也分享:「想邀請大家也和我一起成為『生態人』!走進電影院,支持在我們土地上珍惜愛護生態並保育牠們的人與紀錄!」
麥覺明導演
觀影熱潮
《山椒魚來了》引起眾多登山與關注生態環境的觀眾與企業熱烈討論,非常多中小學的師生與家長進戲院了解山椒魚,有教師提及在小學三年級的國語課程中有介紹<臺灣的山椒魚>,因此小學生不一定要爬上2、3千公尺的群峰溪源,就可以在課堂與電影院中,一次蒐羅臺灣的5種特有種山椒魚,看到牠們的棲息環境。
像是位於新竹的光明國小謝文惠老師,便帶領學生與家長共230人,花了來回一個多小時徒步到影城看最自然的生態教育電影《山椒魚來了》。謝老師對同學說:「等大家看完《山椒魚來了》,看到研究學者在山上的付出,就會覺得走這一小時很輕鬆。」
麥覺明導演勤跑電影映後
喚醒保育意識
《山椒魚來了》紀錄片中敘述臺灣特有種「山椒魚」罕為人知的特性,以及目前遭遇到的保育議題,包含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棲地遭到人為活動的破壞,以及塑膠垃圾的入侵。
因此,綠色和平特別舉辦「無塑場」包場活動,倡導民眾自備循環杯或環保杯入場,麥覺明導演出席映後且與觀眾一同高舉環保杯合影。
麥覺明導演透露:「根據特生中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研究,山椒魚的排遺中也存在微塑膠,連稀少的山椒魚都吃進塑膠微粒,可見減塑工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多多注意高山上的環境保護。
延伸閱讀:
【#生活消費】向塑膠杯蓋說再見!無塑環保紙杯The Good Cup擺脫化學燃料,100%可回收分解還能幫助降低成本又減碳
【#住宅與產業】世界綠色酒店選:入住瑞士永續穹頂度假小屋Whitepod!眺望阿爾卑斯山的壯麗山雪絕景、享受與自然為伍的頂尖綠生活
照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