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對伊斯蘭文化的熱愛 Cartier百年珍藏品於巴黎亮相
TEXT / Geoff Lai; PHOTO / L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Paris/ Christophe Dellière;
與伊斯蘭的文化淵源超過百年,Cartier在珠寶設計上隨著時間不斷獲得驗證,其中不少瑰麗的作品可見於上世紀10至20年代而蔚為傳奇,甚而當今新作也以當年在中東的取材作為範本,衍生出濃濃伊斯蘭風格的珍品。加入東方神秘元素,Cartier巧妙運用淬鍊線條和複雜幾何圖案帶給世人視覺上的刺激,而這一系列時間軸從20世紀初跨越迄今的高級珠寶,目前化身為藝術展示品陳列在法國巴黎L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透過逾500件珠寶、貴金屬物品和伊斯蘭藝術品,呈現出Maison Cartier的設計與收藏的無限能量。
10月21日起至2022年2月20日止,這場名為《卡地亞與伊斯蘭藝術:探求現代風格》的展覽循著時間的脈絡及主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著重在設計師與品牌對伊斯蘭藝術和建築進行探索的起源,以及從中吸取靈感來源的歷史;第二部分則圍繞在這一百多年間受到伊斯蘭文化啟發所衍生的各種各種物件,而眾多展示作品皆來自於Cartier與羅浮宮的收藏。
從展覽區介紹的一開始,造訪的觀眾便可隨著Cartier三款經典作品與伊斯蘭藝術傑作相較而得到最顯著的破題效果。緊接著Louis Cartier珍藏的一系列寶物和伊斯蘭藝術收藏品,則映射出這些寶藏隊歷年設計師尋求靈感來源時所提供的線索。
第一部份的行程之後由Jacques Cartier前往中東的旅行痕跡接棒。當年這位Cartier家族第三代曾在1911 年前往印度與王子會晤,寶石和珍珠貿易為Cartier在這個國家日後的活動和商業效益帶來機會。獲得政府首肯後,Jacques Cartier得以開發那些土邦王公做為自己的客戶,並且藉著在印度當地的運作收集古代和現代珠寶,最後透過一系列靈感創作出全新的頂級作品。
事實上,不管是Louis Cartier或Jacques Cartier,他們一直在首飾設計領域尋求多元靈感,而這些激發出東方主題的素材,就出現在各種枝狀寶石飾品、蛋形裝飾品、臂環上,而經過轉化,這些來自於印度的美學創意也給予Cartier高級珠寶在加工技術、鑲嵌方式和搭配概念帶來養分,透過伊斯蘭藝術品的精華,為Cartier在20世紀初的創作品的表徵帶來濃濃東方神秘感。
展覽的第二部分在南側展演館展示伊斯蘭藝術給予世人的各種啟發形式,當中的作品主要來自於Le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和盧浮宮。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曾為Cartier設計師所深深欣賞,例如1904年Cartier著名的花環式珠寶設計當中的精髓便來自於伊斯蘭藝術和建築書籍中所描述的幾何構圖樣式。而被稱為Cartier美洲豹女士的Jeanne Toussaint,更在印度的美學啟發下將1930年代之後的珠寶推升到另一個高度,例如她所賦予全新面貌的「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系列,甚至後來揉合插畫家George Barbier作品而誕生的「美洲豹」系列,Jeanne Toussaint女士採用他所熱愛的印度風格,改變了人們對珠寶和腕錶設計的認知,從此奢侈品的世界就此改觀。
1936年由白金、鑽石和綠松石鑲嵌而成的皇冠。
1963年Cartier運用白金、黃金、鑽石、藍寶石、祖母綠、紅寶石所製成的印度教項鍊。
1924年以祖母綠、珍珠、鑽石和黃金所裝飾的化妝盒。
1920年左右的粉餅盒設計手稿。
1902年委託Cartier設計的鑽石吊墜。
1924年Cartier的鑽石配白金、玫瑰金羽毛頭飾配件。
延伸閱讀:
•CHANEL N°5 頂級珠寶系列!首款向香水致敬的頂級珠寶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Jewel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