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的創意 全新的設計

TEXT /  謝惠鈞; PHOTO /  Coop Himmelb(l)au、gridesgin studio、Richard Clarkson Studio、Zoe Pawlak、Atelier Oslo、Nova Obiecta、Aleg;

 

一盞燈帶來了雨天的氣息,在一層一層暈開的漣漪中,我們照見了光明;當繪畫躍上了櫥櫃,它就不再只是儲物空間,應當一件藝術品待之;這些設計改變了我們對物件的認知,這也許就是設計吸引人的地方吧!

 

 

 

法國里昂匯流博物館(Musée des Confluences)乍看跟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有幾分相似,這座由奧地利建築團隊Coop Himmelb(l)au所操刀的新形態公共建築,耗時14個年頭和大量資金,更引發不少的爭議。

 

整棟建築由三大元素組成:「水晶」以大面積玻璃覆蓋出入口,透明材質的運用引進大量自然光,讓整體氛圍充滿活絡的生氣;再來則是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底座」,使地勢升高,延伸了空間,增加了使用範圍,內有兩個分別可以容納327和122人的禮堂,其他也有做為教學訓練和辦公的空間;「雲朵」彷如懸浮在建築上的太空站,交疊出3層樓內10個展覽空間,更可以依功能性做多種變化。

 

 

 

 

Atelier Oslo建築事務所致力於尋找特殊的挑戰,關注焦點為結構、實質性和光線等基本元素,由Atelier Oslo建造的The Lanternen不言自明。挪威Sandnes 和Stavanger兩地被票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時,Sandnes亟欲想在廣場上設計一木造建築,以此為城市新焦點,舉辦各式聚會、市場和街頭音樂會,建築要點是必須有高度的辨識性,於是The Lanternen應運而生,這個以木條堆疊而成的棚架,可以說是重新詮釋挪威傳統的木房屋,以木格柵為結構,再覆以大面積的玻璃,晴天時陽光篩落,光影千變萬化,陰天時,暗湧流動的雲層映照在玻璃上,靜止的玻璃裡有動態的雲朵變化,而入夜之後,華燈初上,就如其名像個碩大的燈籠,照亮了夜歸人的返家之路。

 

 

 

台灣設計師以竹子為材質來設計產品,林靖格主持的奇格工作室即以竹材打造一張兼具美感和機能的扶手椅,承上所述,竹材亦是台灣文化的象徵之一,竹工藝在日治時期受日本文化影響,逐漸成為台灣重要產業活動。本設計發揮台灣竹材的彈性與韌性的特質,為竹材應用找到新結構與造型應用,藉以創造出當代竹藝家飾。

 

台灣gridesgin studio設計這款名為「領結椅」(Bow Tie Chair)的作品,是由竹積層材製作而成。藉由重複元素的組合手法,表現出扶手椅簡潔的構造。將竹片進行大弧度烤彎,並以交錯手法建構出置物空間,同時也為坐者提供通風與舒適的感受。

 

 

 

 

名為RAIN LAMP的燈具,圓形的玻璃球體自成宇宙,最上方的幫浦帶動水流,再來則是讓水滴下的孔徑,最後則是LED燈,每當水滴落下,打在水窩上的漣漪透過光的折射,次次都幻化出不同的動態水紋,而圓形球體裡氤氳的水氣像極了潮濕的雨天,帶來了特有的氛圍,如詩人鯨向海所寫「雨不恨我,雨還舔舔我,暗示我們之間有特殊關係,那是小時候,我伸手,拯救的那滴注定墜毀的雨,前來報恩嗎?」如此詩意的感受最適合用來形容這盞燈具。

 

 

 

 

設計師Evan Z. Crane以「皮草」打造的櫃子,左右兩扇門片和抽屜把手都飾以冰島羊羊毛,打開之後,內部的門片則是一池湖水藍,其上有無數黑白天鵝悠游其中,就暫且將保育的議題放在一旁,好好欣賞皮草如何將平凡無奇的櫃子變成一新人耳目的商品。

 

 

 

 

設計師Félicie Eymard發揮奇思妙想,打造了一款會「隱身」的燈,名字就叫”Hide and Seek”,不使用的時候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打開時自身的亮光才能讓人感受到它。這款燈由一個底座和三塊有機玻璃所組成,三片玻璃大小各異,但都能與底座相容。隨著你任意擺放玻璃,照射出的光線也大異其趣,再加上玻璃各自的不同的條紋,更是幻化出不同的圖紋,可說是一盞趣味性極高的燈具。

 

 

 

 

法國設計師Julie Lansom以棉線和羊毛線編織成的,因為此名”Sputnik”來自1960年代首個向太空發射的人造衛星,因此燈具線條形似UFO,這個ODO燈具與”Sputnik”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位於亞特蘭大的Wake Up Dear工作室所設計,設計師Gavin Bernard 和Suzuko Hisata希望每天都能帶來有意義或有趣的事,因此,在細密的尼龍線所織造的經緯中,光被切成無數個形狀不一的樣子,嬉遊於空間之中與影子玩樂。

 

 

 

 

Nova Obiecta是來自巴黎的設計工作室,作品以極簡的線條和平滑的形式著稱,最新系列CREATION展現出設計師對幾何造型和抽象形式的強烈傾向,五件作品可以各自獨立,亦可結合成一系列。

 

 

 

 

 

 

藝術家Zoë Pawlak和設計師Jeff Martin發表了一系列合作的餐具櫥,因為觀察到餐具櫥在家具市場越來越受歡迎,於是攜手合作,結合了Pawlak最獨特的風景畫和Jeff經典的櫥具設計,最後呈現出這個融合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櫥櫃。

 

Martin形容自己製造生產作品的過程像是一場實驗,Pawlak則將透過形式美感來彰顯自身的力量。Pawlak手繪的門片圖案介於抽象和寫實之間,而櫥櫃的形體則是極簡主義的,並受到設計師Florence Knoll作品的啟發,在材質、形式和技術上再現Knoll的經典之作。

 

 

 

 

西班牙Alegre Design重新設計傳統搖椅,為了給新手媽媽更舒適的空間餵奶和哄嬰兒入睡。設計師取自橡木的桶狀形體為其座椅,扶手以管型鋼管連接椅腳,如此的構造讓移動時可以更輕柔。以木頭的座椅向上延伸出靠背的框架,可想而知,背靠中間是空心的,再套上透氣的天然纖維織料,更是體貼妳的需求。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