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減光護生、重塑月光椰影美夜!台北植物園啟動植光計畫,改善步道光源與環境和諧共生、友善生態

TEXT /  Hex Zou; PHOTO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光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日光、月光等自然光源亦或人工光照,採光的重要性體現在建築居住、夜間照明等需求上;然而隨著城市過度開發,閃爍的都市霓虹燈火使黑夜愈來愈亮進而遮蔽住了星空造成光害,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影響人體健康和睡眠品質。由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攜手合作的「台北植物園植光計畫」於5月31日宣布正式啟用,以博愛門至和平門段進行夜間光環境改造示範,希望在兼顧生態友善概念下提供遊客一段安全舒適的夜間通行步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夜間人造光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ALAN) 會對動植物有影響,例如長期觀察靠近燈源的槭樹及漆樹等落葉樹種其秋季紅葉或落葉物候現象會發生延遲及延長,可能引發葉芽提早打開生、干擾植物傳粉者等種種變因。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佔地達8.2公頃的台北植物園具位處都市中心、交通要道的特性,使得園區有許多熙攘穿越的人群,因此此植光計畫旨盡可能維持該地的自然韻律、提供植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之餘同時兼顧人們行走的使用機能需求。植物園和平西路口至博愛路出入口總長約435m的步道光環境即是透過照明改善、減光降低光汙染且重新設計燈具、調整位置,解決原本照度不均等問題。

 

植物園門口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台北植物園植光計畫」降低了原本步道燈具安裝的位置,避免光照影響植物園的樹木生理,同時避開容易誘引蟲類的區域;此外燈具也以580nm以上波長及低色溫2700k以下或琥珀色為主、藉此減低夜間照明對昆蟲的影響。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參與本次計畫的照明設計師林靖祐表示「減光」是第一個課題,透過優化光的「質」而非「量」採低尺度、高光效的照明避免眩光及減少溢散光;同時以視覺友善為原則,減少強烈明暗對比所造成人們視覺上的不適。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設計顧問的照明專家周鍊認為改造後的台北植物園,帶給人的不只是視覺感受的轉變,同時也提高人們對於花香、草木、風聲、蟲鳴鳥叫的感知能力。實地在太陽剛下山的時段走訪植物園一趟,可以體會到改造步道的照明相較其他路段來得柔和、視覺上帶有朦朧昏黃的美感,路面情況仍舊看得清楚、晚間的微風中充斥著靜謐的感受,令人備感愜意自適。

 

 

空拍照 /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