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認識台灣好麻吉-「黑琵Happy」的黑面琵鷺!人鳥和平共存的最佳典範!
TEXT / Tony Kao; PHOTO / 采昌國際多媒體;
黑面琵鷺,有著可愛的暱稱「黑琵」(Happy),牠的嘴巴扁扁的,跟湯匙一樣,也跟國樂的琵琶很類似,所以才叫做黑面琵鷺。牠們主要以小魚蝦、大型昆蟲、兩生類等水生動物為食,常成小群並排移動覓食,很少單獨覓食。
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黑面琵鷺的數量是最少,且唯一瀕危的。因為牠們飛行時頸部會打直,姿態很優雅,因此又有「黑面舞者」的雅稱。
過冬的寶地
而台灣會跟黑面琵鷺關係密切,是因為台灣是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區,全世界大概有6成的黑面琵鷺會到台南七股的曾文溪口過冬,黑面琵鷺也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明星物種,有他們出沒的地方,總是可以看到大批民眾與攝影愛好者守候,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的黑面琵鷺選擇飛來台灣棲息,多出現於台南曾文溪口、七股和四草一帶。
從極危到瀕危
在很久以前,黑面琵鷺最少有到上萬隻,但因為棲地的破壞及污染,以及人為的干擾不斷銳減,在1989年期間,黑面琵鷺全球數量只有288支,呈「極危」等級。像是1992年七股準備設立工業區時,縣民就曾槍殺一群黑面琵鷺,只因為牠會吃魚塘裡的魚,但在民間與官方不斷教育與宣導下,2003年黑面琵鷺的數量超越了1000隻並持續成長,也成立了黑面琵鷺保護區。
如今全球黑面琵鷺的數量已經超過6,000隻,總數量每年持續緩慢增加,但這不代表實際的族群數量增加,可能是近年調查越來越周詳,研究範圍越來越大的緣故。
愛鳥人的真情故事
台灣影史首部院線上映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是資深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跨越30年、遍歷多國拍攝的最新力作。不僅請來知名導演吳念真深情旁白詮釋,更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得主林強打造配樂,本片不僅拍鳥也拍人,透過人稱「黑琵先生」的攝影家王徵吉,他探索黑面琵鷺生態的生涯
歷程為影片核心,並忠實紀錄一群默默守護黑面琵鷺的無名英雄,敘事真切、質樸、感性又知性,堪稱年度最高水準的紀錄片。
梁皆得2015年的紀錄片【老鷹想飛】,揭露老鷹被農藥毒殺的悲劇,並呈現鳥類、環境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震驚全台,更引發社會對
農藥過量使用的關注,其他作品如【尋找神話之鳥】,也曾獲得金馬獎、金穗獎、金鐘獎,以及國外影展的肯定。如今他帶來了【守護黑面琵鷺】,完成他的一大夢想。值得一提的是,黑面琵鷺大約每年二月會開始換上漂亮的繁殖羽,三月中下旬之後會陸續飛離台灣北返繁殖,本片選在黑面琵鷺還在台灣的時候上映,更顯得意義十足。
*【守護黑面琵鷺】於3月24日上映
【守護黑面琵鷺】找來導演吳念真擔任全片的旁白解說。
延伸閱讀: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梁皆得 #守護黑面琵鷺 #采昌國際多媒體 #生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