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澳洲團隊Living Seawalls打造提供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的海堤,保護生態系統繁衍、讓沿海環境免於破壞
TEXT / Hex Zou; PHOTO / 翻攝Living Seawalls官網;
澳洲有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如今在氣候變遷的加劇下帶來的暖化現象致使大堡礁白化、引發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危機。同時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正在迅速改變大海的樣貌,海堤、浮橋和碼頭等建設因著海岸線保護、娛樂活動、交通航運等因素而出現,對海洋生態形成破壞。
全球海堤的覆蓋範圍約32,000平方公里,僅在美國就有超過50%的天然海岸線被防波堤與其他人造硬質結構所取代,周遭受影響的面積多達340萬平方公里,比紅樹林和海草床的面積總和還要大。
來自澳洲悉尼海洋科學研究所的Living Seawalls團隊旨在改變海堤建築模式,秉持環保、可持續性之理念並在造福人類和自然的情況下進行新的開發設計。
Living Seawalls團隊 / 由一群經驗豐富的海洋學家、地球和環境科學研究員組成
傳統海堤扁平的結構沒有空間為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海藻等生物提供庇護所,進而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為此Living Seawalls融合生態概念和工程學開發出一種模仿岩石及紅樹林根部自然構造的人造堤塊,在藉由3D打印成型後以凝土澆鑄。
堤塊以馬賽克形式安裝於海岸邊,崎嶇而含有孔洞的表面可供海藻、貝類和海中生物定居棲息,同時保護牠門免受高溫和捕食者的侵害。此外板塊亦有著極佳的適應性、可融入各港口跟海岸線的現有構築。
融入自然的色調協助海洋保護
此技術大大地造福了珍貴的海洋生物並增強人們對海洋環境的認識;短短2年時間配備堤塊面板區域的魚類、海藻和無脊椎動物數量即增加了36%,更有多達115樣物種於其中繁衍。
Living Seawalls已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線進行設置,致力使當地海生系統恢復豐饒的生機,為永續清潔的未來貢獻心力。
用作教育用途
棲息在海堤塊裡面的魚類
延伸閱讀:
照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