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力量的覺醒 紀錄片《波濤最深處》藉女詩人控訴社會偏見
TEXT / Geoff Lai; PHOTO / 佳映娛樂;
或許你始終為女性遭遇的不正義與壓迫有所共鳴,《波濤最深處》一片所訴說的諸多情境會是最觸動你心靈的媒介。
印度詩人Arundhathi Subramaniam
一部好的電影即是藉由放大時間去思考、醞釀、籌劃和拍攝,最終醞釀出最深刻的美妙結果。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六項大獎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準備了10年才成為90年代的經典,去年拿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的《廢棄之城》同樣也是耗費10載才完成的好作品。對於擅長拍攝劇情片和紀錄片的導演黃明川而言,繼22年前大螢幕上的《破輪胎》後,再度將觀察與見證下的社會萬象與人性價值搬上戲院,從發想到完成的10年期間花費大量時間和心力來成就一部紀錄片,其實是十分合乎邏輯的事。
台灣詩人撒韵武荖
累積多年心血和能量的紀錄片《波濤最深處》,是黃明川於2000年拍攝《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劃》時有感於殖民時期台灣女性文學創作者寥寥可數,特以詩與女性有所連結,創作出《波濤最深處》的劇本。全片脈絡中導演使用9種語言(華語、台語、客語、撒奇萊雅語、瑪拉帝語、坦米爾語、僧伽羅語、畢尼薩亞語、英語)紀錄16位多元種族及階級的女詩人,從臺灣到斯里蘭卡共跨越四個國家,拍攝難度之高,超乎人們對於臺灣紀錄片的既定印象。
印度詩人Pradnya Pawar
除了原本就認識的台灣女詩人群外,黃明川導演先是透過印度當地文學雜誌編輯引薦印度、斯里蘭卡當地女性詩人,再逐而發展出菲律賓的女性詩人紀錄。而如何選擇入鏡的對象則又是一大難題。最後決定以曾書寫過舖陳正義、控訴不公為詩篇主題的女詩人們為第一人稱,16位女詩人國籍族群職業身份各異,漢人、原民、婦運前驅、模特兒、印度賤民階級教授等,讓她們在鏡頭前朗讀自己的詩作,從女人的身體、性愛、月經、土地環境、戰爭、香港反送中運動、殖民歷史等主題中,探討世界各地目前還有哪些牢固不破的舊習歧視及傷害女性的行為?使觀眾更理解亞洲女性當代文化的變動與進展之內涵。
菲律賓詩人Maxine Syjuco
《波濤最深處》拍攝完畢後,早在去年便選在台北詩歌節和今年桃園光影文化館「女力綻放」專題與觀眾見面,而放映後也獲得大家熱烈迴響。今年9月10日正式院線發行的同時,該片更將回到片中兩位女詩人──婦運先驅李元貞及原住民詩人撒韵·武荖的成長地花蓮放映,讓歷經多年積蓄力量的紀錄片更顯意義。
印度詩人Vinita Agarwal
《波濤最深處》導演黃明川
延伸閱讀: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