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壞痞子  D.O.C. 說故事

TEXT /  伊森; PHOTO /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

「五歲時,我媽說我將成為藝術家。」三十歲之前,本名強納森•保羅 〈Jonathan Paul〉的D.O.C.做過不少行業,最後,他說,藝術選擇了他。

 

現居及創作於美國加州的這位當代藝術家以帶有嘲諷、黑色幽默及挑釁意味著稱。對於業界稱他為D.O.C.〈Desire Obtain Cherish〉,他一貫自嘲式地解釋,欲望、獲得和珍惜這三件事,某種程度上,不如說藝術家想傳遞什麼理念。

 

對於圍繞著精品、社會現象、人際關係甚至政治立場,以反諷態度冷眼旁觀的Jonathon Paul,還有什麼比這些拿來說故事更好的題材?選擇調侃或黑色幽默為創意出發,「微笑之後,我希望還能教人轉身。」畢業於美國紐約帕森設計學院,2000年起以街頭塗鴉在洛杉磯藝術圈迅速竄紅,結合街頭藝術、普普藝術、概念藝術及挪用藝術等橫跨多樣媒材及型態,2012年首次於巴塞爾邁阿密海灘藝術博覽會展出即造成轟動,之後受邀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於著名的威尼斯百夫長皇宮酒店(Centurion Palace)門外展出經典作品棒棒糖,將近三公尺高、600磅重的這件概念性強烈的創作,在哥德式建築與水都浪漫氛圍的反差對比下,更突顯出當代藝術前衛的特色,也奠定了D.O.C.的藝術地位。

 

經典創作「融化中的棒棒糖(Meltdown)」,點出現代人蜻蜓點水、不沾鍋的速食人際關係,忙著嘗鮮、卻忘了根的盲從現象。而帶有警世意味的「膠囊系列」,他利用一顆顆排列出名人頭像的藥丸創作暗諷現代人嗑藥成癮的現象。別小看創作背後的過程,「我是經過求證,這些創作中使用的膠囊正是該名人死於藥物猝死的數量。」他指著刻有25數字的另一系列「彩色藥丸」之作笑說,「25是上癮的門檻,每一顆都代表一次決定。」D.O.C.想表達的是,任何癮頭都只是一種自欺的謊言。

 

 

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百夫長皇宮酒店(Centurion Palace)展出的「融化中的棒棒糖」。

 

「就像社會的良知,以美麗及誘人的外表包裹令人不悅的事實。」有人如此形容 D.O.C.的作品。 穿著山本耀司黑衫和布鞋的強納森表示,彼此獲得更大更多知名度,促使藝術和時尚的跨界愈演愈烈,像他有一件以標示著PRADA CHANEL等精品點滴的嬰兒車作品,暗指「出生就上癮」,令人莞爾。

 

藝術是讓更多人得到啓發,他希望創作大眾都能欣賞的公共藝術。D.O.C.交錯布滿刺青線條的雙臂說,「LET IT GO,放下,我時時提醒自己,我什麼都不是;因為,還有太多未知待啟發。」 D.O.C.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想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繼續說他的故事。

 

Desire Obtain Cherish,Afterparty,2016。

 

大型三聯幅「It’s Been Swell, but the Swelling’s Gone Down」為D.O.C.獻給台灣二次個展展出地──Bluerider ART的全球獨家作品,結合畢卡索、安迪沃荷、村上隆等知名當代藝術家的經典大作,作品最右端以印有D.O.C.名字的18K金塊,暗喻在資本主義操作下,當代藝術名家的價值如泡沫般起伏。

 

Desire Obtain Cherish,Even Fine Art Needs A Facelift Once In A While,2014。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