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源與生者的凝視,忠泰美術館特展《生生LIVES》揭開探究人性和未來的序幕
TEXT / Hex Zou; PHOTO / 忠泰美術館提供;
面對當今迷茫的渾沌世代,我們是否對於未來的不安備感徬徨?生命的存在、價值與何去何從,又是如何引領時代的變遷與遞嬗?忠泰美術館於19日隆重推出五的週年特展《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即是為這場沒有終點的思辨,展開探究的序幕。
「未來,我們將如何活著?」本展試圖重新省思與探問最根本卻也最基進的主題:「生命」、「生存」與「生活」。主題與架構設定,源自於2019年開始美術館內部團隊共同聚焦於「生」的複層解讀之後,邀請蔡宏賢與鄭慧華擔任本展共同策展人,李明璁、洪廣冀及鄭陸霖擔任策展顧問,共同加入這個持續一年以上的對話與討論。
此展以跨領域、跨學科的討論,匯聚12組來自國內外之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聲音、影像、館內與戶外裝置等作品型態,尋思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生存哲學、倫理以及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型態。
策展人蔡宏賢與鄭慧華
《生生LIVES》以「未來」為展覽主軸,涵蓋「生物藝術」、「人工生命」、「基因工程」、「科技倫理」、「人與環境」、「跨物種與性別階級」等多元議題探索。參展的藝術家為Charlotte Jarvis、dividual inc.、Ed Atkins、Lynn Hershman Leeson、Nicholas Bussmann、Peter Sasowsky、SUPERFLEX、何采柔、張欣、鄭波、魏廷宇、顧廣毅。
千百年以來人們不間斷地尋求「生」之意涵與本質的極限;求知的渴望和藝術精神,促使藝術家們打破藝術與日常生活之界限、讓人心與藝術彼此透視、互相對話。
魏廷宇作品〈生命遊戲〉 此互動裝置作品依循演算規則產生動態和電子聲響,觀眾可以輕觸的木製單元格,創造更多層次的感官和資訊維度。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的無數連續圖案和聲響軌跡,使宏觀世界瞬間成了一場可被微觀的遊戲
紀錄片《Heaven + Earth + Joe Davis》 基因除了是建構生命的一切起源,更成為擴增的文明訊息載體。美國導演Peter Sasowsky的《天堂+地球+喬‧戴維斯》紀錄片,記載了被譽為「生物藝術之父」怪才Joe Davis的科學與藝術的生命探索歷程。他將一首詩歌、陰道收縮的聲音等合成至基因分子中,傳至外太空,成為人類與外星生命溝通的橋樑;透過科技、藝術的複合、演繹翻轉,傳遞出生命的形式與意義
(69).jpg)
Nicholas Bussmann 作品〈未來逝者的口述檔案〉 藝術家相信最真實的感受、來自人們身體的感官與直覺。此次展示出的管狀有機物懸浮於展場中間、隱約透光並發出呼吸聲的裝置,這些頻率代表生命的與存在和能量,於靜謐的氛圍中與觀者產生共鳴,並轉化為一場縈繞在內心的對白
鄭波作品《寫生》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鄭波每天走入居住環境周遭的山野裡,以近似「觀修」和傳統臨摹為方法與自然相處,完成了366張24個節氣的《寫生》素描系列。本次展覽中,觀者能自適穿梭在寧靜的榻榻米展間裡,親近這些樹木與野草的素描,並和窗外的綠意遙相呼應,浸淫在自然的天光中
《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企圖眺望未來的跨領域對話,重新思考生命根源的意義,並進一步解讀。為期2年的疫情迫使人們直視最值觀、純粹的生命;無論是脆弱或強韌、安穩或忐忑,都是根植於世人生命之旅中無可磨滅的本源。藉由生者於當下對生存的凝視思辨、不斷毀滅並重建對於世界的各種觀點、看法,這場無止盡的歷程將持續帶領我們自省、向前。
展覽從3月19日開始至7月31日止,更多展覽活動與看展優惠資訊,詳見美術館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藝術 美術館 特展 忠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