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的原民藝術
TEXT / YuChun Liu; PHOTO /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總是與所謂文明世界保持一定距離的原住民們,其藝術表現直率且充滿活力,不論是音樂、舞蹈、美術或雕塑領域,皆為世人帶來不同的美學視角。
賴安淋(安力.給怒)Anli Genu Atayal people Taiwan b.1958 Weave my face 2021 Oil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75 x 368cm
幾乎所有的原住民藝術家都是先驗主義者,在他們眼中草木都有其獨特靈魂,又特別與祖靈有深沉的聯動力,這種精神性在台灣原民創作中尤為核心。因此在進行國際交流時,各界藝術家都對生活在北太平洋島上的原民藝術品相當驚艷!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 Paiwan people Taiwan b.1963 The wind blows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2021 (detail) Acrylic paint and ink on wooden board 6 panels, 80 x 240 x 5cm (each)
近20來,各國政府對原住民藝術加大力道推廣,並且積極在國際間相互接軌。以台灣為例,2006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帶團造訪法國屬地的南太平洋島嶼新喀裡多尼亞與當地的棲包屋文化中心(Tjiboau Cultural Centre)的交流,就是一重要里程碑。
阿儒瓦苡.篙瑪竿 Aluaiy Pulidan Paiwan people Taiwan b.1970 Find a habitat 2021 (detail) Wool, ramie, cotton, copper, silk Dimensions variable
放眼世界,澳洲對於原住民文化可說是非常重視,甚至每年都有所謂的「和解週」(Reconciliation Week)以創作、展覽、演講等形式來凸顯這群原生居民們對這片土地的貢獻,更有藝術家嘗試用作品來重新書寫澳洲歷史。
尤瑪.達陸Yuma Taru Atayal people Taiwan b.1963 The spiral of life – the tongue of the cloth (yan pala na hmali) – a mutual dialogue 2021 Ramie suspended from metal threads 500 x 250cm (diam.); installed dimensions
今年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首次邀請台灣原民藝術家跨國開展,主題「天與地之間」,由台澳藝術家共同策畫,試圖從原民神話的宇宙觀重新審視族群的歷史處境,並思索人、土地及其他物種的可能未來。
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 Amis people Taiwan b.1959 The dance of light 2021 (detail) Aluminium foil, cellophane, hot glue, epoxy resin, clay Installed dimensions variable Commissioned for APT10
本展為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系列活動重點項目之一,共有8位藝術家參加,其中尤瑪.達陸及魯碧.司瓦那的參展作品是主辦方委託創作的。泰雅族藝術家尤瑪的創作以編織文化為主,無文字的泰雅族,編織可視作重要歷史紀錄;而阿美族藝術家魯碧則以複合媒材重新詮釋部落古老傳說的女神「迪雅瑪贊」(Tiyamacan)為創作主題,充滿靈魂力。
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台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天與地之間」
展期:2021年12月4日 ─ 2022年4月25日
地點:澳洲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
參展藝術家:
賴安淋(安力.給怒)Anli Genu
尤瑪.達陸 Yuma Taru
魯碧.司瓦那 Ruby Swana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
阿儒瓦苡.篙瑪竿 Aluaiy Kaumakan
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Masiswagger Zingrur
陳彥斌 Fangas Nayaw
東冬.侯溫 Dondon Hounwn
延伸閱讀:
•亞洲藝術市場強勁,蘇富比Sotheby's Asia再推歲末8獻禮!
•SAINT LAURENT攜手日本藝術家SHO SHIBUYA於邁阿密海灘打造紅色「限時畫廊」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Exhibition、原住民藝術、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天與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