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Design】永續建築賞:精巧3D打印低碳黏土屋、荷蘭大學變身永續綠建築指標,欣賞再生材質打造的美觀特色建築!

TEXT /  Hex Zou; PHOTO /  翻攝官網UNStudio、LAVA and Facts and Fiction、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WASP;

可持續建築是對環境友善、減低碳足跡的負責任體現,世界各地許多公共建設、住宅到摩天大樓均已全方位落實減碳淨零的建造過程與材料使用,締造宜人美觀的綠建築風潮。


 

UNStudio ♦ 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鑑於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和對教學空間的需求,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委託當地知名建築團隊UNStudio打造全新跨學院大樓Echo,這棟標榜可持續性的教學建築室藉由多功能空間滿足教學與學習的多樣性。

 

 

溫煦的氣氛色調

 

Echo大樓的四周是茂密的自然環境,開放式的空間讓戶外天光成為室內的天然照命來源,透亮的防曬玻璃跟鋁製遮陽篷可阻隔光線防止建築物過熱。樓層裝載了1200 塊太陽能面板為電腦、照明提供電能,90%的設施均採用可回收材料。

 

遼闊的視野

 

秉持循環永續原則,UNStudio使用大尺寸網格形成寬敞入口,將立柱沿著建築空間邊緣設置,打造具開闊視野的寬敞空間;便於拆卸的鋼桁架讓大樓超過使用年限後仍可再次利用。

 

落地窗外種滿植栽

 

明媚的光影灑落樓梯間跟走道,大量的條狀竹材構成立面牆體和支柱,給人溫雅清新的感受氛圍。和諧的校園環境確保每位學生教職人員的健康福祉,展現對自然的友善。

 


 

 LAVA and Facts and Fiction  ♦ 2020年杜拜世博會德國館

 

2020年世界博覽會探討著重於探討永續發展課題,由LAVA and Facts and Fiction操刀的德國館則令人印象深刻。該館以 「人類和自然、科技的互動為核心理念,在材質跟因應當地氣候的設計思維上展露獨到的美學觀念。

 

打造適應沙漠環境的建築

 

展館頂層900根林立且縱錯交衡的鋼桿有著生動的動態視覺,猶如隨風飄逸的波浪;上方覆蓋的屋頂讓日光自間隙照射。建物主體由3個不規則交疊的立方體組成,經由巧妙規劃的排列讓每個館場能因應氣候自動調節,抵禦陽光直射、減少熱負荷。 

 

 

包覆展館外層的玻璃可以旋轉和打開讓空氣流動,照明方面使用省電環保的LED燈,在夜間為建築物增添耀眼魅力。設計團隊除了使用回收廢料建材外還可拆卸設計 (DfD),使95%的館場未來得以回收利用。

 

 

具律動感的外觀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WASP ♦ Tecla3D 打印黏土屋

 

手蓋建築已不夠看、如今3D打印技術就能勝任!波隆那的建築事務所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攜手3D 打印公司WASP創建了使用3D打印的黏土屋Tecla。主體由2兩個相連的圓頂組成,外牆由350層打印粘土堆疊而成,帶有天然的美麗棱紋。

 

如同洋蔥一樣的住宅

 

 

Tecla的外表令人聯想到蜂巢意象,造型發想源自炎熱潮濕地區典型的鄉土建築。淨零的房屋打樣過程與在地材料的運用讓小屋成為低碳、可適應氣候的永續住宅。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認為Tecla的建造可應付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情況,當發生自然災害或移民潮移入時便可作為臨時住處。

 

因應未來氣候趨勢的設計

 

 

建築占地60平方公尺、高4.2公尺,空間包含起居區、廚房和臥房,屋頂設有圓形天窗,提供全天候的自然採光;部分家具使用了當地泥土打印而成,同樣可重複使用或回收,徹底落實可持續價值。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