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VUITTON的跨世紀傳承美學

TEXT /  蔡宜庭 、Yeki Wu; PHOTO /  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向來以「旅行」的概念,為人所津津樂道。創辦人路易威登先生至今仍傳於後世的家族大宅與工場,除了富含品牌精神之外,更有著深刻的傳承意涵。位於巴黎郊區的Asnieres小鎮上,坐落著其富含新派藝術裝飾風格的家族大宅;自1859年設立,爾後歷經長達一年翻新後,於2005年重新啟用的生產工場;以及大宅內,於80年代末期開始重現品牌輝煌歷史的旅遊博物館,都帶領我們細細領略專屬路易威登的奢華冒險精神。

 


 

從建築品味傳奇之始

塞納河畔的Asnieres小鎮上,坐落著兩棟風格獨具的建築,這是路易威登的家族大宅與生產工場。1859年,路易威登先生將生產線從巴黎移至Asnieres,當時他獨自居住在新廠房中,並未真正落腳Asnieres。直到1878年,才與妻子決定在此定居。在路易威登先生逝世之後,大宅並未因此而閒置,而是更具有藝術性與時代價值。1892年路易威登之子佐治威登,在父親逝世後與妻子遷入此處,他除了保留家族品牌在旅行、藝術、科技等面向的高度關注之外,更對這棟宅邸充滿情感。

 

大宅的磚塊結構至今依然保留下來,不過佐治威登進一步將自我格調帶入其中。他將當時初成一派的新派藝術裝飾風格(Art Nouveau),帶入大宅的會客室設計中。講求浪漫柔美圖案的新派藝術,從大宅外觀即可窺見一二,花園所栽種的植物花卉柔美輕盈,裡外呼應。踏入大宅,柱身與牆面的雕花與彩繪,更展現諧和柔美情調。

 

會客室以米白、粉綠、粉紅以及鮮藍色陶瓷壁爐,交織出典型的新派藝術風格。

 

其中,會客室的設計更展現佐治威登在新派藝術裝飾的美學典範,泥灰手工打造的米白、粉紅與粉綠牆面,與客廳牆面中央的鮮藍色陶瓷壁爐相互輝映,打造出怡人的空間氣氛。客廳中佔了整片牆面的圓弧型窗戶,採用霧面染色玻璃,細細品味還可見玻璃上細膩的花卉圖案,而這是出自於當地藝術家Paul-Louis Janin之手,讓窗外明媚景緻,透過窗戶延伸至室內空間,更顯雅致迷人。

 

客廳的染色玻璃窗戶的花卉圖案,出自當地藝術家Paul Louis-Janin之手。

 

生產工場再創輝煌

在大宅旁的Asnieres生產工場。

 

自1859年成立至1977年間,超過一世紀的歲月中,在家族大宅旁的路易威登生產工場,作為品牌唯一的生產基地,儘管後來因市場需求增加,陸續在其他地區設立新的生產工場,不過時至今日,所有硬框行李箱、特別訂造的產品、限量版手袋等,仍皆在此生產製作。當初,路易威登先生將生產工場移至Asnieres之時,玻璃與金屬為當時新興的建築材料,因此將這兩種物料大膽的運用在工場建築上,大量引入天然光線,在光影與鋼骨線條的交錯下,製作出精準經典的產品。

 

而後Asnieres工場也歷經過翻修工程,2005年,在歷經一年的翻新工程後重新啟用,建築師Gillesw Carnoy除了將工場外觀翻新擴建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內部空間的現代化與流暢度,並擴充另一樓層,貯存品牌製作行李箱的白楊木材、櫸木、紅桃木與皮革等。將進200位工匠,在這個跨世紀傳承的工場空間中,不斷保留經典並推陳出新,締造下一個世紀的絕代風華。

 

以金屬與玻璃物料為建材,並翻新加入現代化元素的生產工場。

 

Asnieres生產工場以玻璃建材大量引入自然光線。

 

與大宅並列的Asnieres生產工場。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