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用熱情引領藝術心風尚

TEXT /  Grace Wang、整理/ Shelley Lai; PHOTO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對社會大眾而言,北美館不僅是傳遞文化與美學的殿堂,更是生活藝術化的一部分,但對前北美館館長林平而言,美術館代表持續與當代各領域聚焦、對話,啟迪及滋養人們心靈與感知的有機場域。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去年十一月底甫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揭開序幕,立即吸引許多藝文界愛好者及大眾參觀。做為台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北美館不僅是藝術界的重要指標,更是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職於北美館五年的前館長林平,在這段期間帶領團隊持續向「有機的美術館」的理想前進。五年來,她歷經館員退休潮、完成第一次組織編修、為汰舊空調設備經歷九個月的「閉館整修」、規劃二館及典藏庫房新建案,乃至於為鼓勵實驗與潛力新人的台北美術獎及充滿前瞻性及國際能見度的台北雙年展等大事件,在在讓人覺得已37歲的北美館不僅活力盎然,更擁有豐沛的創意及美學等多樣可能性。

 



 

林平在訪問中說道,她很珍惜為公眾服務的機會,一直以來皆以有機、流動、關聯、再創、複次元的概念來經營美術館,希望能為觀眾及藝術家創造更多的交流及成長契機。美術館不僅屬於藝術界,也希望更貼近當代社會脈動及人民生活,並加強藝術家與美術館的互動,進而提升自我競爭力及國際視野,也是她努力的方向。

 

她同時認為美術館是一個活生生的氣場(能量場),希望導引觀眾進入這個心靈的桃花源;相信「人」才是決定氣場的關鍵因素,對內她不斷召開跨組織會議,凝聚不同部門的共識及期許,讓大家都能朝向共同目標邁進,因為唯有內在「氣場」和諧,自然會影響外界。對外則藉由舉辦不同型態的展覽,希望吸引更多族群踏入美術館。她會在同一個時間安排不同的展覽,「就像在編織,藉由不同樂章(不同主題展),吸引不同世代觀眾願意交流與嘗新,讓觀眾獲得立體的參觀經驗,猶如聆賞一曲完整和諧的交響樂。」就是讓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

 



 

回憶起台北雙年展當時舉辦時的亮點,林平先推薦了自己特別欣賞的兩件作品;一件是台灣藝術家張永達的《scape.unseen_model-T》,那是他與科學家自我突破重新發展的作品,回應了台灣太魯閣地質在全球的獨特性,也緊扣展覽主題。另一件則是西班牙藝術家丹尼爾費南多巴斯克瓦&阿隆夏貝的「食事提案」;因超抽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也是過度開發的惡果。但台灣西南海岸的牡蠣養殖業卻能改善海洋生態不會造成地質下陷。藝術家以牡蠣殼、糯米及麥芽糖研製成新的三合土混料,廢棄的牡蠣殼被轉化為家具相當有趣,也是一件很具力量的作品。而位於戶外的王大閎建築劇場--建築、設計相關的觀摩及學習空間更是值得花點時間走走逛逛,或許會激發不一樣的創意與觀點,「就是因為它有無限可能性,所以才命名為王大閎建築劇場」林平說。

 



 

下班後的她最喜歡蒔花弄草或下廚煮菜,也很享受跟朋友一起外出品嚐美食,接著她眼睛發亮的宣布另一個最愛,「那就是北美館每個展覽正式開幕前,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為我是第一位正式被導覽、可以看到展覽全貌的人,展覽就像我們的baby,這份驚喜和即將分享給大家的喜悅也讓我感覺超級快樂!」

 



 

一路走來,不論是藝術家、老師或北美館館長,林平始終與藝術同行,只因她熱愛藝術,所以從沒離開這個人生主軸。「藝術可以給人創造幸福感。」她笑著說,這是她的選擇,也鼓勵大家:「既然人生每天都在做選擇及決定,就要大膽的選擇,你要相信你的選擇,並讓它變成對的決定。我們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