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可以吃的電池?全世界第一款可食用、可持續電池以食品原料、水基成分製成

TEXT /  Hex Zou; PHOTO /  翻攝IIT、onlinelibrary.wiley、Birmingham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es 官網;

日常生活所需的種種電器、智能產品皆須仰賴電池運作,然而不當將廢電池丟棄會造成其內含的鋅、錳、鎳化學成分以及對環境危害最大的汞、鎘重金屬汙染土地和地下水,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系造成極大危害。義大利技術研究所 (IIT-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創造了一種完全可食用的充電電池。最近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概念驗證電池,能藉由人體腸道自然「分解」,減少汙染並應用在健康診斷、食品監測和開發可食用軟機器人


 

該研究由米蘭IIT中心印刷和分子電子實驗室小組完成,團隊從藉由生物體內發生的生化氧化還原反應中汲取靈感開發了這款世上第一款食用電池,電池利用核黃素(維生素 B2,可在杏仁中被發現)作為陽極,將槲皮素(一種食品補充劑和成分,存在於蔬果跟穀物中)作為陰極並用藥用活性炭粉來增加導電性,電解質則是水基的。

 

 

電池用於避免短路的隔板是昆布製成,電極被則封裝在蜂蠟中。電池電壓僅有0.65 V不會在人體攝入時產生問題。它可以提供12分鐘 /48μA的電流,足以為小功率LED或小型電子設備提供一定時間的電力;食用電子是為新興的能源領域,有利造福腸胃道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食安品管。

 

 

項目研究員Ivan Ilic表示這種可食用電池對於儲能界而言亦是另一項突破,隨著電力需求的飆升如何不使用有毒材料的情況下製造更安全、更可持續的電池是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挑戰。雖然可食用電池不能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但足以證明了其材料相較鋰離子電池更加安全,有望激勵其他科學家永續可未來研發更安全且實用的儲能技術。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