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用廢棄蟹殼製造可生物降解鋅電池!馬里蘭大學開發更環保、可存儲再生能源的新型電池

TEXT /  Hex Zou; PHOTO /  翻攝Matter雜誌、anthropocenemagazine、lithiumbatterycompany、特斯拉、umd.edu官網;

大量電池的生產與消耗增加了環境問題的可能性,找尋且開發環保的新興儲能技術乃是當前首要目標之一。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們已從一種意想不到的元素——蟹殼製作出可生物降解的鋅電池!


 

廣泛用於電動車與智能3C產品的鋰電池雖然較傳統電池更具可持續性,性能佳且價格低廉,但廢棄鋰電池若回收處理不當仍有汙染環境之隱憂,同時其內部所需的聚丙烯和聚碳酸酯隔膜得耗費數百甚至數千年才能降解 。

 

 

許多電動車、電動船均使用鋰電池作為動能

 

研究團隊開發的鋅電池使用一種名為殼聚糖的生物材料作為電解質,此元素最豐富的來源是甲殼類動物的外骨骼,諸如螃蟹、龍蝦,易於從廢棄海鮮物中獲得;這種新型電池可儲存來自大規模風能和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

 

富含甲殼素的蟹殼成為製造清潔電池的重要材料

 

 

電池約有2/3成分能被微生物分解,當中殼聚醣電解質會在5個月內完全分解,僅遺留下鋅的金屬成分。馬里蘭大學材料創新中心主任、教授Liangbing Hu表示鋅在地殼中比鋰更豐富,成本更便宜也更安全。

 

Liangbing Hu教授正持續和團隊開發更環保的電池技術


 

延伸閱讀: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