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關於純電車的新革命(1)
TEXT / Geoff Lai; PHOTO / Rimac;
1.9秒就可以從靜止加速破100km/h、0〜300km/h加速也只要區區9.3秒……大排氣量自然進氣的聲浪快成為追憶,Rimac的Nevera象徵的超跑的光明前途,除非你過於懷念這類電動車所無法帶來的純燃油引擎時代硬派熱血。不過,Rimac成為家喻戶曉的新星已是事實,趁這個時候,你不妨熟悉一下這個目前受到矚目的獨立電動超跑品牌所將主宰的天下。
來自E30的啟蒙
克羅埃西亞迄今成立11年的Rimac將他們幾年間發展的純電動力和對應的車載科技,早在三年前的日內瓦車展上便全力應用在該公司作品「C_Two」上,然而這並非他們創建以來的首發;相同的新車大展,時光再退回至2016年,Rimac就曾介紹過擁有1224匹最大馬力及163.2kgm扭力值的Concept One,而C_Two扛著「Concept Two」之意的縮寫,則是進一步將力量推高到不可限量的境界,並且期間更吸引主流車廠對他們熱烈揮手,例如Volkswagen AG旗下品牌Porsche Engineering Group GmbH保時捷工程集團入股並從最初的10%股權增加到15.5%,Aston Martin Valkyrie、Koenigsegg Reggera等終極跑車的開發也是透過Rimac的技術來解決電池組的問題。強大的發展潛力,使得Rimac的創辦人馬特雷馬克(Mate Rimac)2017年時僅僅29歲的年紀便進入歐洲前30大富豪名單,公司估價總值達7億2千6百萬美元。
雷馬克的目標不僅於追求性能卓越、品質嚴謹的電動跑車,他甚至還想超越Tesla,讓集團在未來電動車市場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而對比Tesla成功的發展史,Rimac的故事顯得更加戲劇化。
少年時期跟著父母從德國法蘭克福遷家至克羅埃西亞的雷馬克,不同於開建築公司的父親,相反地則是將所有熱情貫注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因此他選擇進入當地以各種領域專業研究著名的凡恩公立大學(VERN' University)應用科學系。這個時期的雷馬克,逐漸展現他靈活的腦筋和科學智慧的實質應用,18歲那年,他便偕同發明「iGlove」觸控感應手套來代替電腦鍵盤和滑鼠,並讓他在成年時獲得多項大獎並取得人生第一項專利。然而這跟Rimac後來的成就相比簡直不值一哂,因為電動車的結構實在複雜太多;但會走向這一條路,卻與他18歲時購入的中古白色BMW E30 323i息息相關;因為雷馬克喜歡在賽道上玩車,因此這部老3系列到了他手上幾乎過著過度操勞的晚年,以至於很快地這部車引擎就玩完了;面對一干搭載著汽油引擎的對手,雷馬克的解決方法就是放棄尋找堪用的2.3升M20引擎,利用父母的車庫以及透過網路購買的零件,自行組裝成綜效馬力達593hp的電動馬達──縱然這幾具土法煉鋼造出來的電動馬達太過粗糙,導致車輛經常性拋錨──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來排除故障率,雷馬克獨自一人將馬達潛能大幅提升,並且讓該車在2012年成為0.25英里加速最快的電動車輛而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最重要的,透過這部他命名為「綠惡魔」的323i,從2009年開始點燃了他將電動車研發立為志業的企圖。
雷馬克的事業從草創開始就以高性能電動跑車作為唯一的生產目標,此時的他除了個人經驗以外,其他資源趨近於零;他了解到造一部車絕不簡單,光是靠朋友以3D繪圖和草稿圖設計造型、他著手車輛的電子零件,是不可能組合出有效運作的作品,於是他大膽地帶著綠惡魔這唯一的成功樣本自行尋求中東地區投資者挹注資金。歷史驗證了當時才20出頭的雷馬克注定順利,2011年法蘭克福車展,集合畢業於奧地利Fachhochschule Joanneum 大學的同鄉設計師阿德里亞諾穆迪(Adriano Mudri,曾擔任過Lamborghini和中國觀致汽車的產品外觀設計工作)的前衛低風阻造型、四具展現高度效能電動馬達、可在半小時內完全充飽的90kWh鋰電池、限量88部、每部預計售價100萬美元的Concept One原型車脫穎而出,成為當時超跑界的熱門話題。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照片內容
- See more:
-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