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一段情:羅丹、卡蜜兒與蘿絲

TEXT /  鄭治桂; PHOTO /  鄭治桂;

藝術奇葩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逝世100周年的2017年,一起探索大師藝術繆思背後的愛與慾。

 

1883年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遇見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1864-1943),那一年她十九,他四十三,她在巴黎一個專收女子的私人藝術學校習雕塑,老師布雪(Alfred Boucher)將赴義大利,羅丹受委託來代課,沒想到閨秀小姐們出嫁前消遣的雕塑活,這個從小就受父親培養的天才女子竟如此當真!羅丹驚為奇葩,不僅收作弟子、還延進工作室做助手,那時他正接下裝飾美術館的雕塑案,承做《地獄門》(La Porte de l’Enfer)、而他的《吻》(Le Baiser)早已揚名於世。

 

▲羅丹《地獄門》,攝於羅丹美術館。《地獄門》並不僅是地獄,而地獄在人間,人間循環的輪迴與反覆的命運,在羅丹手下,牽繫著慾望,他將這一座青銅之門,矗立成宏偉的巨碑,彷彿是人類命運的墓碑,它似是羅丹冷眼觀看世間的寫照,但又何嘗不是藝術家每一段生命的起伏和心境的剝露?

 

▲羅丹《吻》,1882/大理石/181.5×112.5×117公分/攝於羅丹美術館。

 

卡蜜兒走進了羅丹的工作室,也走進了他的人生,花名遍藝壇的雕刻大師,彷彿定了情,而她,從崇拜他,到塑出連羅丹自己也無法描述的自己,一件件作品讓他驚豔!他們激情熱戀、出雙入對、儘管羅丹總會回到他的「家」──他與蘿絲(Rose Beuret, 1844-1917)共同育有一子,卻始終未曾正式結婚的家。十三年來,十九歲到三十二歲,卡蜜兒不甘於只是他的謬思、她的情人、人們口中他的學生,羅丹卻不肯離開蘿絲。這段情終歸要走到盡頭,卻交纏著愛慾、藝術熱情與自尊,怎麼開解呢?

 

▲羅丹在工作室。/FOTO

 

▲卡蜜兒。/FOTO

 

▲羅丹和蘿絲。/FOTO

 

卡蜜兒的才氣光華終究耀目,至今羅丹美術館裡始終保留一個專廳展示她最動人的塑造,世界對她的注目與讚嘆已毫無保留,而無聲的蘿絲呢?羅丹和卡蜜兒分手二十年後的1907年,在接近生命終點的某一天,聚集了生平親友和蘿絲舉行了結婚儀式,二周後,蘿絲走了,九個月後,羅丹也離開這個世界,兩人合葬在巴黎郊區的家院中。而卡蜜兒,精神病院裡還有將近三十年的孤獨歲月漫長等待。

 

▲卡蜜兒塑的羅丹肖像,1892/青銅/攝於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的卡蜜兒展廳。

 

羅丹逝世100周年的2017年,繼三十年前的名片《羅丹與卡蜜兒》(1988) 之後,《羅丹》(2017) 新片中,終於給了蘿絲不少人性的描述,看著羅丹早年為她塑的動人肖像,不免開始好奇起世人對她粗鄙俗不可耐的印象又從何而來?看著卡蜜兒在精神病院裡三十年的孤老照片,誰不傷感?真想說她不該與他相遇的,但世人捨不得卡蜜兒,難道又捨得這一段燃出世紀激情的火花嗎?

 

▲羅丹《簪花戴帽的女子(蘿絲)》/1965-70/陶土塑燒/34x69x30公分/攝於羅丹美術館。

 

▲羅丹塑造的卡蜜兒頭像。/攝於羅丹美術館。

 

▲1988年電影《羅丹與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2017年電影《羅丹》(Rodin)。/佳映電影提供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