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uencer】英國設計DNA:Heatherwick

TEXT /  Arch's; PHOTO /  台北市立美術館、Heatherwick Studio;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英國館一戰成名的,是他;改造了英國百年雙層巴士,也是他;小時候想當個發明家的Heatherwick,卻誤打誤撞地成為了建築師,繞了一圈他才發現,自己也是不同形式的發明家。

 

近距離接觸

很難想像,一位建築師在台第一次展覽,中港台媒體一字排開,讓寬闊的展廳人潮水泄不通,更有不少媒體媒體從香港遠道而來,就為了可以親自聽聽湯瑪斯‧海澤維克(Heatherwick)對於作品的詮釋。對於台灣的設計迷來說,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得以獨享、細細品味Heatherwick這20多年的創作歷程。

 

1970年出生於英國的Heatherwick,已經擁有20多年的設計經歷,不僅是建築設計,更有許多跨界作品,其創新的idea屢屢倍受好評,說他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一點也不為過。1994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並將所有種類的設計,包含建築、雕塑、城市規劃,都匯集於此。Heatherwick也於曼徹斯特和倫敦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讀3D立體設計,並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勛章(CBE)。同時為英國皇室建築師協會榮譽會員、皇室院士,並於2004年成為業界最年輕的皇室設計師。

 

對他而言,近年來所有的成功不是他一人獨得的,而是擁有團隊裡的180位夥伴一起合作方有如今的成就。綜觀他的設計歷程,大至代表國家門面的世博展會,小至家具設計、年節卡片,這些大大小小的片段,拼湊成獨一無二的創作歷程。

 

位於南非開普敦的塞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大廳 。

 

英國鬼才首度個展

「我無法想像自己的作品,會被那麼多人喜歡。」此趟旋風來台,其實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台,4年前受建築系所邀請來台演,當時原本預計幾百人聆聽就了不起了,沒想到最後卻擠滿了上千人,讓初來乍到的Heatherwick 對於台灣有著期待與好奇,並對這裡有了另層情感。此次亞洲巡迴展,已於2015年春天正式啟航,歷經北京、上海、香港、首爾、孟買等地,終於在今年春天蒞臨台灣。

 

兩個半月的展覽,由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of London)建築系主任凱特.古德溫(Kate Goodwin)擔任策展人,將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從工作室的緣起「細說從頭」(Beginnings)開始,深入工作室內部的日常創作過程,由「構思」(Thinking)、「製作」(Making)與「敘事」(Storytelling)三個步驟,讓件件作品在這些敘事性強烈的區塊襯托之下,讓觀者可以一窺Heatherwick的設計輪廓。

 

香港太古廣場翻新工程,讓眾人期待它的新樣貌。

 

設計是段旅程

對於很多媒體將自己喻為「設計鬼才」,其實Heatherwick覺得這樣的「封號」有點太言過其實了;他謙虛地表示,所有的設計從發想到完成,都是經過不斷發想再發想、討論再討論──這些不可或缺的片段才能一一實踐。這些看似靈光乍現的片段,其實是有著無數次的討論與激盪方能成就。而工作室的每一項作品,都有他們獨特的敘事性,相較於單純的實用功能,Heatherwic的作品背後的概念故事以及環境與生物的互動「敘事性」,這些都是是過程中不可或缺、且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位於倫敦的工作室,承接了世界各地的設計項目,從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2012倫敦奧運會火炬塔,以及改造的新倫敦巴士,都讓Heatherwick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不過,這些設計,可不只有美觀的功能而已。

 

「設計不全然是為了美觀,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最需要的。」Heatherwick認為,所有的設計,功能性必須是關鍵,而不是用外觀衡量了一切。所以,對他而言,美觀只解決部分的問題,建築與設計的實用性,才是整個案件成功的評判標準。「一個城市不需要太多富麗堂皇的歌劇院,可能更需要雨水回收系統、或是由山的道路規劃」,提倡功能性,也是工作室所有成員的目標之一。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成為記憶點十足的設計。

 

就拿倫敦巴士的案例來說,他改造了數十年歷史的雙層巴士,事務所給予了雙層巴士新生命,保有其經典的紅色,將外形改以流線型設計、圓弧狀的車型以及斜邊造型的車身,都充滿著未來感,將英國這個數百年的老城市注入新能量。Heatherwick把車身輪廓化為弧形,並保留原本的開放式概念,佐以玻璃設計,讓光線能夠灑進車內;內部寬敞的車體,也足以容納更多市民,增加載客量。另外,還有貼心的增加三道車門與兩座樓梯設計,能讓乘客更方便的上下車,除了外觀上的改變,動能芳民也是用油電混合引擎,減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這個案件便可知道, Heatherwick重視實際用途,更甚美觀。

 

因為2012年的倫敦奧運,讓當地的巴士換了新樣貌。

 

英倫設計在亞洲

近年來,Heatherwick Studio在作品屢受好評。例如英國一家琴酒(Gin)釀酒廠的設計、到現正在著手進行的泰晤士河的花園橋、上海佔地800萬平方英尺的綜合用地項目,以及位於矽谷的玻璃穹頂樣式的新谷歌大學等設計,都已風靡全球。然而在亞洲,Heatherwick的多項設計,也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

 

從2010年繽紛熱鬧的上海世博開始,Heatherwick用「種子聖殿」的英國館打響名號,號稱使用五分之一的預算,打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經驗建築。這項設計,除了得到當年的最佳展館獎和由英國皇家建築協會(RIBA)所頒發的萊伯金建築獎(Lubetikin Prize),堪稱英國最高榮譽的國際建築大獎。為了這項作品,工作室上下一心,凝聚創意,別出心裁地建立了這座世界最大的「蒲公英」式建築−「千年種子銀行」(Millennium Seed Bank), 成為英國皇家植物園(L Kew Gardens)25萬顆種子的家。

 

以玻璃打造的釀酒廠。(Image Credit: Iwan Baan)

 

而在去年完成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設計的全新教學中心(Nanyang University Learning Hub),也成為該所大學的重要地標。這棟多功能大樓,可容納33,000名學生,並將學習空間與社交場地融合,不僅利於學習,也能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事務所用12個錐形圓塔構成,層層相交的塔於中庭互相連結,大樓內共有56間開放型教室,均沒有預設的角度與明顯的前後門,使學生可以從各個角落進入教學空間,彷彿印證「知也無涯」的意境。

 

目前仍在進行中的兩個大型亞洲案子,分別是由香港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委託,總面積達65萬平方公尺的太古廣場綜合發展計畫,預計在設計師的巧手之下換上時尚新貌。另外,還在建設階段的還有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und Finance Centre),Heatherwick與福斯特聯合建築事務所(Foster+Partners)聯合設計,預計呈現一座占地42萬平方公尺的頂級多功能綜合用途大廈,裡面更包含了兩棟大樓, 並結合高級辦公空間與酒店、藝術中心及頂級購物中心,相信未來一定成為亞洲城市的新地標。

 

 

Text by 何慧軒  2016-05-07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