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畢度中心休館前的壓軸展出!榮獲透納獎的視覺藝術家Wolfgang Tillmans,以攝影捕捉脆弱瞬間

TEXT /  Alice Yueh; PHOTO /  Courtesy Galerie Buchholz, 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 Maureen Paley, London, David Zwirner, New;

 

巴黎龐畢度中心即將展開為期5年的大規模整修,預計在今年底休館。在這座現代藝術重鎮暫別大眾之前,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家Wolfgang Tillmans的個展《Rien ne nous y préparait – Tout nous y préparait》(我們對此毫無準備-我們對此萬般準備)壓軸展出。

 

首位透納獎非英國籍藝術家

Wolfgang Tillmans是當代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他在2000年以其攝影作品,成為第一位獲得以肯定當代前衛藝術聞名的英國Turner Prize的非英籍藝術家。近年他也曾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殿堂舉辦個展,藝術足跡遍及歐洲、非洲、美洲,具有十足當代影響力。

 

藝術家Wolfgang Tillmans

 

以攝影捕捉脆弱瞬間與社會議題

Tillmans的創作主題很貼近生活,也很貼近時代。他的靈感來自身邊的觀察,像是天空變化、夜店文化、社會運動、性別認同等等。他既拍攝朋友與街景,也創作不靠相機、純粹用光影和化學反應完成的影像作品。他不追求精緻或完美,反而關注那些讓人感受到脆弱、現實、甚至混亂的瞬間。他的作品常讓人覺得既真實又抽象,既日常又超越日常,是藝術也是一種時代紀錄。

 

左:Panoramabar morning, 2002 / 右:Freischwimmer 78, 2004

 

非典型策展方式

除了作品本身,他對展覽的規劃也很特別。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他就不再用傳統畫框裝裱作品,而是直接把照片貼在牆上,大小錯落、角度自由,甚至搭配聲音、影片或日常物件。他不希望觀眾只是「看展覽」,而是走進一個可以自由移動、感受和思考的空間。這種布展安排,也是他藝術的一部分。

 

Work A for Blutsturz Party at Front, Hamburg,1988

 

自由探索四十年來的作品

這次在龐畢度中心的展覽也延續這樣的策展風格。Tillmans整合近四十年創作,包含攝影、錄像、音樂、聲音、印刷品與個人物件。他刻意不依時間順序排列作品,在龐畢度中心二樓的公共信息圖書館6,000平方公尺的空間裡,觀眾可以自由走動、隨機發現。這樣的策展方式打破對視覺藝術展覽的既定想像,也讓這場展覽不只是「看作品」,而是走入一個藝術家打造的世界。

 

左:Suzanne & Lutz, white dress, army skirt, 1993 / 右:Miss Kittin, 2001

 

左:CLC800, dismantled, a, 2011 / 右:Silver 212, 2014

 

在龐畢度暫別之際,Tillmans所帶來的,對於生活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對於觀看方式的啟發,將使得藝術視角不因美術館的暫停而終止。

 


 

Info.

展覽名稱:Rien ne nous y préparait – Tout nous y préparait

展覽地點: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二樓

展出日期:2025年6月13日-9月22日

並於6月13日、7月3日、8月28日與9月22日這四天,由時尚品牌CELINE 贊助合作,免費開放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