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米蘭設計週】從設計裝置到空間敘事,精選米蘭設計週中不容錯過的時尚品牌展覽

TEXT /  Alice Yueh; PHOTO /  Salone de Mobile Milano & 各品牌;

 

米蘭設計週(Milan Design Week)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盛會之一,每年4月於義大利米蘭舉行,聚焦家具、生活風格與跨界創意,是設計與創意的大型聚會。2025年選在4月7日至13日展開,許多時尚品牌以創意實踐者之姿共襄盛舉,讓米蘭設計週變得更具層次與想像力。

本篇精選數場風格鮮明、概念飽滿的品牌展覽,邀你一同閱讀這場關於材質、空間與品牌精神的設計對話。

 


 

Hermès|在純白空間中重構物件與情感的連結

Via Palermo 10, 米蘭

 

 

今年米蘭設計週,Hermès於La Pelota展館以一系列家居與生活創作,描繪品牌對材質、工藝與空間感的極致想像。展場由Charlotte Macaux Perelman與Alexis Fabry策劃,採用懸浮純白展箱作為展示主體,搭配自然光影投射,在地面繪出夢幻色彩,讓觀者彷彿走入一場關於物件靈魂的劇場。

 

展出作品包含Tomás Alonso設計的Pivot d’Hermès邊桌,以彩色漆玻與日本柳杉構成旋轉結構,詮釋動態平衡;Nigel Peake創作的Hermès en contrepoint餐瓷,透過高嶺土白瓷與彩色飾帶結合,展現幾何與節奏感的融合;此外,喀什米爾手織毯《Points et Plans》以交錯圖騰重建童年記憶,也讓織品成為一種文化的柔性語言。

 


 

Louis Vuitton|以行李箱為起點,打造當代生活藝術全景

Palazzo Serbelloni, Via G. Serbelloni 10, 米蘭

 

 

Louis Vuitton於米蘭設計週選址歷史建築Palazzo Serbelloni,首次發表完整家居系列。展覽分為三大重點:全新家居系列、經典Objets Nomades系列,以及品牌重建的建築作品《La Maison au Bord de l'Eau》。整體展覽以旅行為靈感,延伸出對當代生活藝術的新視野。

 

全新家居系列涵蓋家具、燈具、地毯、桌飾與餐具,由Patrick Jouin、Cristián Mohaded等設計師操刀,融合皮革細節與頂級材質,延續Louis Vuitton的箱包工藝與設計語言。Objets Nomades經典系列也同步展出,包括由Campana工作室打造的 Kaleidoscope櫥櫃與Cocoon 吊椅,強調可收藏、可對話的創意家具。

 

展覽亮點之一,是品牌復刻Charlotte Perriand 1934 年的水岸之家《La Maison au Bord de l'Eau》,實體搭建於庭院中,象徵設計、旅行與自然之間的完美平衡。

 


 

GUCCI | 讓材質說故事,「竹」成為跨時代設計語言

Chiostri di San Simpliciano, Piazza Paolo VI 6, 米蘭

 

 

GUCCI攜手建築師Ippolito Pestellini Laparelli與創意團隊2050+,於米蘭聖辛普利西亞諾修道院打造《竹藝邂逅》展覽,重新探索竹材的設計潛能。邀集來自歐洲、中東與亞洲的藝術家,以各自獨特語彙詮釋竹的形式與文化意涵,展品涵蓋雕塑、燈具、器皿、音響裝置等,展現材質的多重生命。


展覽靈感源自1940年代GUCCI經典Bamboo包的歷史傳承,此次也透過系列論壇、開放對談讓創作過程進入公共視野,強調設計不只是展品,更是文化對話與觀念實驗的一環。修道院歷史空間的寧靜與當代表現的張力交織,也讓展覽本身成為GUCCI工藝與實驗精神的實體化表達。

 


 

FENDI Casa|材質的謎語,讓家具與包款說出工藝的未來式

FENDI Casa 展廳, Via Durini 11, 米蘭

 

 

FENDI百年之際,於米蘭Via Durini展廳推出與倫敦設計師Lewis Kemmenoe合作的《ænigma》限量裝置系列。從雕刻結構的椅子、燈具到茶几與飾板,系列將黃銅與鋁鑄金屬構築出交錯羅馬松紋理,結合皮革與木材,演繹出如建築一般的手工詩學。


此次合作同步推出5款Peekaboo Soft包限量版本,細節呼應裝置結構,包括異材質拼接與內部支架設計,展現「時尚即結構」的品牌觀點。展場空間亦融入FENDI Casa最新系列家具,由全球設計師操刀,回應品牌從時裝到空間語彙的完整敘事系統。

 


 

LOEWE|讓一只茶壺成為當代工藝的縮影

Palazzo Citterio, Via Brera 12, 米蘭

 

 

LOEWE第九度參與米蘭設計週,在Palazzo Citterio呈現《TEAPOTS 意壺好茶》展覽,邀請來自全球25位藝術家、設計師與建築師,以陶、瓷、皮革等材質重新演繹茶壺形態。從Rose Wylie的皇家浮雕壺、鄧希平的幾何壺形,到Madoda Fani表面多孔的非洲陶壺,每件作品皆富文化性與雕塑性。


品牌亦同步推出Kaikado茶罐、加利西亞手工茶壺、編織壺套與茶香蠟燭等居家單品,並與倫敦 Postcard Teas推出聯名調茶系列,將展覽延伸至五感與日常。這場展覽既是工藝致敬,也再次體現LOEWE將傳統轉譯為當代語彙的策展實力。

 


 

Loro Piana|穿越現實與虛構的設計寓所

Loro Piana Cortile della Seta(Via della Moscova 33)

 

 

Loro Piana攜手Dimoremilano於品牌總部庭院展出沉浸式展覽《La Prima Notte di Quiete》,模擬一場被寧靜包圍的夜晚生活。展覽構築一座具電影感的優雅居所,從入口、餐廳、浴室到臥室等完整空間,由光影與聲景引導觀者感受材質、設計與情緒交織的詩意節奏。


場景中可見Loro Piana Interiors面料所打造的全新家具與餐具系列,搭配胡桃木、玻璃與黃銅等異材質,體現品牌一貫的低調奢華。配樂由多媒體藝術家Nicola Guiducci操刀,將雨聲、鋼琴與電話鈴音組合成沉靜卻富戲劇性的氛圍,成為一場空間設計與感官敘事的深度對話。

 


 

Longchamp|皮革與木頭的共鳴,讓家具也能說故事

Longchamp 米蘭旗艦店, Via della Spiga 6, 米蘭

 

 

Longchamp攜手法國家具設計師 Pierre Renart,在米蘭Spiga街旗艦店展出兩件限量家具:《Banquette Wave cuir》波浪皮革長椅與《Chaises Ruban》緞帶椅組。作品選用胡桃木與小牛皮革,展現自然曲線與建築般的張力,彷彿將空氣中的流線凍結成雕塑。


此次合作是Renart首度挑戰皮革創作,品牌創意總監Sophie Delafontaine特別強調設計需兼具動態與輕盈質感。家具融入品牌經典色調與皮革工藝細節,讓展示空間既具當代感,也保有Longchamp一貫的法式簡約與自由精神。

 


 

BUCCELLATI|銀器匠藝幻化成沉浸式自然奇境

BUCCELLATI 展廳, Via Montenapoleone 23, 米蘭

 

 

BUCCELLATI於Via Montenapoleone展廳推出《NATURALIA 自然臻境》主題展,打造「森林」「山巒」「深海」三大銀器場域。展區以沉浸式燈光、音效與花藝佈景引領觀者穿梭自然意象:從枝葉縈繞的林間,到山嶺上的銀鷹、海底的貝殼與珊瑚生物,每一件展品都細緻刻畫出工藝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焦點為品牌經典的動物主題銀器,運用細膩雕刻技術呈現皮毛與紋理,彷彿可感溫度。展覽結合聲景設計,讓觀者在靜謐氛圍中細品BUCCELLATI如何以銀為語言,描繪自然萬象。

 


 

Jimmy Choo|在玻璃膠囊中封存經典鞋履的瞬間

JIMMY CHOO 展廳, Via Sant’Andrea 1, 米蘭

 

 

Jimmy Choo攜手Crosby Studios創辦人Harry Nuriev,於Sant'Andrea旗艦店打造名為「玻璃時間膠囊」的藝術裝置,將經典鞋履如靜物般封存於透明結構中。空間宛如一場被時間凍結的時裝秀,每件作品皆選自品牌歷年經典設計,並搭配3D列印複刻,挑戰實體與虛擬的界線。


Nuriev擅長以極簡手法營造超現實空間,這次將商業展示轉化為沉靜、詩意的藝術現場,邀請觀者思索設計與記憶的關係。展覽由創意總監Sandra Choi共同策劃,是品牌向自身歷史致意的一次藝術嘗試,也顯現出Jimmy Choo在時尚之外的敘事潛力。

 


 

Valextra|箱包成為可攜式建築藝術

Valextra 展廳, Via Manzoni 3, 米蘭

 

 

Valextra與威尼斯設計工作室Zaven合作打造Costa 70 + Zaven裝置,以行李箱為基礎發展出可組裝的家居雕塑,彷彿一件隨身建築作品。內部為模組化設計,每一塊都可由使用者自由組裝、轉換排列,展現建築語彙的流動與個人化詮釋。這件作品既是實用物件,也是移動中的藝術構築。


同步推出的Iside與Milano Resin Tint Mini限量包款,則透過拼接色彩與經典Millepunte皮革工藝,轉譯Zaven對建築邏輯與比例的美學。此次合作不僅回應品牌自1950年代以來對設計語言的探索,也讓包袋、行李箱與空間之間建立起嶄新對話。

 


 

Marimekko|從床出發,讓印花與生活交疊成一場沉浸式夢境

Teatro Litta, Corso Magenta 24, 米蘭

 

 

Marimekko攜手紐約藝術家Laila Gohar於Teatro Litta展出臥室主題沉浸式裝置藝術,探索「床」作為生活中最親密、柔軟場域的象徵。展場中央由18張床拼接成巨型床鋪,觀者可依喜好客製化參與,包括床上早餐、午茶、派對等日常情境。


此次展覽亦揭開雙方聯名膠囊系列序幕,以經典條紋印花為主軸,運用60-70年代圖騰重新編排,設計出睡衣、陶器、床品等居家單品。色彩鮮明、節奏感強,延續Gohar一貫將童年記憶轉化為日常美學的創作語言,也展現Marimekko將印花生活化的品牌核心。

 


 

2025年的米蘭設計週,不僅見證了設計思維的擴展,也呈現時尚品牌如何將語彙延伸至空間、藝術與生活日常。從茶壺到行李箱、從銀器動物到條紋床鋪,這些展覽不只是視覺展演,更是品牌世界觀的一次真實體現。在這裡,設計與時尚不再只是產品,而是關於「如何過生活」的立體回應。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