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山水遇上西方塗鴉:藝術家「異男文森」展現融合中西的奇思藝想
TEXT / gary liu; PHOTO / 異男文森;
東方山水遇上西方塗鴉,會碰撞出何等嶄新的藝術風貌?當代藝術家異男文森受清大藝術中心時任館長謝素貞邀約,與淀Yodo、桑拿大可兩位畫家共同舉辦「塗鴉聯展」。本次聯展中,異男文森以「男孩山水:空山不見人」為題,展現男孩成長為大人過程中的迷茫與探索歷程。觀者將能在畫作主角Pappy帶領下,遍覽塗鴉外觀的山水世界,共同經歷一場奇妙的山海冒險。
創作心路
異男文森在近期新興的藝術家中,以「山水、塗鴉」東西方元素結合出獨特風格,引起藏家們關注。不到30歲的他,畫作中卻飽含古典山水的文人風範,並巧妙將西方塗鴉「佔領、反叛」的精神,衍伸為對人生境界的追尋,使其畫作中呈現超齡深度。
談起自己的藝術之路,異男文森分享,自己原先為了反叛家人對升學、從商的期望,在大學升學時選擇美術系就讀,卻在藝術史的探索與自身創作實踐中玩出了心得。在大學競選學生會長時,他以圖文刊物及各類創意的文宣,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競選活動,最後雖未能勝選,卻意外被政治人物延攬,加入競選團隊規畫青創政策。
當時的異男文森即便從事政治工作,卻在規劃政策時大量借鏡Virgil Abloh的藝術理念。作為LV史上首位黑人創意總監的Virgil,在LV大量與不同族群、身分的人合作,藉由時裝、藝術為不同特質的人找到共通語言。讓他看見「藝術做為對話平台」的可能性。這樣的養分不僅令他在推行青創政策時有更多跨域思考的概念,也讓他在離職回歸藝術界後也曾經向Virgil做出黑白山水的致敬畫作《我願意等待發光那天》,並持續在創作中力求不同身分相融、對話的效果。
對山水畫的創作構思,也與異男文森的政治經歷有關。他分享先前工作的辦公室位處高樓中,放眼望去即是一幢幢高樓大廈,某天他望向窗外的景色,驚覺高樓彷彿上流階層在比較陽具大小的權力角力,而其建築構成的峰谷,亦在市區中呈現「現代山水」的景緻。於是他以簡潔線條畫下第一幅山水畫,其後再融合異性戀男性對成長歷程的省思、與西方的塗鴉精神,逐漸建構出其創作的世界觀。
山水角色
異男文森在畫作中創造出「Pappy」與「Yarizzz」兩個角色,主角Pappy在不同主題的畫裡常扮演不同形貌,可以是面壁的達摩、山神,甚或政治人物等各種角色,多變的角色呈現出男孩到男人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迷茫、衝突狀態。像達摩系列的畫作中,Pappy眼裡常有著極大的星星,象徵人們想達成的各種理想,但當雙眼只容得下星星,便也意味著人們迷失在各種「理想」之中。
「這就像許多男性日夜奔波只為滿足金錢、名聲等世俗成就,卻可能忘記自己最純真的樣子」異男文森說明,這種迷茫的樣態結合佛教中「達摩面壁」的典故,當扮演Pappy的達摩面壁時,或許正能藉由牆壁的單調,重新映照、省思自身的特質。巧妙運用古籍典故,省思現代人的心理狀態。
Yarizzz則像一隻可愛的小頑童、小精靈,有如小動物般有著調皮可愛的形象,他的存在紓解了Pappy迷茫、尷尬的狀態,異男文森說,自己其實有點像Pappy,曾經被家庭、社會賦予很多期望,自己有時也會對正在做的事感到焦慮,而Yarizzz則像他的女友,沒有什麼心機,十分純粹、快樂,因此這兩個角色的狀態並非相互排斥,反而相互給予支持,調節可能失衡的狀態。
閃耀塗鴉
為了展現適合詮釋東方山水的塗鴉風格,異男文森在塗鴉技巧的鑽研上亦做足不少功課,他的風格塑造受Keith Haring的影響,以較為輕鬆詼諧的畫面吸引觀者的目光,進而將畫中的深意攻佔觀者的心。其以藍色背景、粉色為主色的用色,則是借鏡Damien Hirst櫻花系列的作品配色,藍色的背景配上粉色的山,暗喻著整座山綻放櫻花的瞬間,隱喻生命在短時間的綻放。
若是細看畫作細節,則會發現在藍粉色的背景外,許多細節處常被明度接近、色彩斑斕的斑點所填滿,異男文森稱其為「閃閃發光的馬卡龍數位迷彩」,當畫作的主色畫完後,他常在空白的細節處看見各種顏色閃耀於畫布,便會將這種「靈光乍現」的情景記錄下來。他期盼人們如果生活過得比較灰色調,可以像這些畫作捕捉斑點的過程,去抓住生活中的靈光乍現,進而讓生活更加閃閃發亮。馬卡龍狀的數位迷彩,則是藉由斑點造成視覺上的混亂,暗喻當代社會裡人們想要融入環境,卻又因為擁有靈光,而又不自覺地展現自己的獨特,再合群與彰顯自我間擺盪的狀態。
氣韻流動
藉由觀賞畫作的構圖,與Pappy在畫中扮演的角色,則能進一步從塗鴉外觀深入探究山水內涵。像是畫作《谿山不一定要行旅》便是借鏡自故宮的國寶名畫《谿山行旅圖》,Pappy扮演的山神造型與谿山行旅圖中的山極度神似,戴上耳麥、舉起旗子的Pappy在此時擔任裁判的角色,在山腳下想要登頂的,都必須經過裁判的認可、篩選,反映著追求成就的人們受制於他者的情況。
藉由畫中各種元素與山水的互動,則是以創新的方式回應東方山水畫獨有的「氣韻」,亦即探究「實體跟留白間的互動關係」,藉由畫中的科技產物、佛道教的心神追求,以及Pappy扮演的山水,不同的人物、元素組合在一起,便藉由古典山水與西方的塗鴉,重新構築出一幅當代人文風景,使每幅山水之作,都能在古今的融貫中展現社會的現實切面。
「華人心靈立體派」創作
透過東方山水與西方塗鴉的碰撞,異男文森進一步展現出「華人心靈立體派」的美學風格。提及立體派的代表便是畢卡索,藉由將人的不同面向在同一平面上做全觀式的呈現,而「心靈立體派」則是由George Condo所提出,從立體派的視覺全觀,延伸出將人的心靈不同面向展現於畫作上。
異男文森想藉塗鴉與山水展現的「華人心靈立體派」,則是將東西方文化精神與人性,完全交雜於畫作,從視覺風格、題材到情緒都展現出立體派的拼湊與重新融合,進而將東方藝術「文人精神」的關懷,融入到西方外觀的畫作中。
異男文森說明,東方文化精神很大部分受到佛學、道家影響,進而產生「空」的概念,而在空無之間,則暗藏著對生命更寬大的包容及關懷,而這些精神正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資訊傳遞的速度進展得太快,人們很容易迷失在其間,當事情發展到一個極端後,才會回來追尋自我、找尋信仰。此時若能藉由「東方文人精神」的彰顯,便有機會針對當代迷茫的精神狀態找到解方。
在男孩山水的畫作中,每座山頭其實都意味著一個考驗,然而人們若僅執著於攻頂,或許能暫時享受到登高望遠的快意,卻未必能達到真正的豁達心境。「我希望透過山水、透過這些角色,鼓勵大家以享受冒險但不偏執的心,在廣闊的世界中持續尋找樂趣。縱使身處空山中不見人影,但你還有你自己、還有你走過的這些歷程。」異男文森期望透過此次的展覽,讓觀展者能藉由立體派的全觀綜覽東西文化、成長的心靈狀態,進而在觀展後以享受的心境面對生命課題,持續在生活中縱情山水之樂。
《塗鴉:三人聯展》
藝術家:異男文森、淀Yodo、桑拿大可
時間:即日起至12/20(平日12:00至18:00,週末12:00至17:00)
地點:清大藝術中心(綜合二館一樓展廳)
照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