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藝術 璀璨篇章

TEXT /  蔡宜庭Lulu Tsai; PHOTO /  CHAUMET,Van Cleef & Arpels, TIFFANY & Co. , Cartier;

 

名流、舞會、珠寶......

 

2016年第5屆上海國際元媛舞會(CHAUMET)。

 

 

電影《凡爾賽拜金女》中,重現了法國宮廷中一幕幕金碧輝煌的浮華生活;而在珍‧奧斯汀的經典著作《傲慢與偏見》中,則透過女主人翁的愛情故事,為我們勾勒出19世紀英國貴族仕紳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這些故事的重心都在一場又一場觥籌交錯的舞會中展開,舞會文化更影響了後來的流行時尚、珠寶佩戴、用餐形式、娛樂形式,乃至於建築格局等諸多面向,本期將以舞會文化為引子,帶出佩戴珠寶在這些重要場合中所代表的意義與設計美學。

 

 

Van Cleef & Arpels Ballerina胸針,1943。

 

 

舞會的出現,最重要的是社交意義,上流社會藉由讓家族內適齡的少女們參與舞會,來尋覓適合聯姻的對象。而男士們更以舞會作為交際應酬的場合,藉此促成生意上的目的,因此若要說舞會扮演著平衡上流社會婚姻與經濟制度的要角一點也不為過。

 歷史上有許多充滿時代意義的重要舞會,從法王路易十四開始到瑪莉安東尼皇后,凡爾賽宮內的大大小小舞會與派對,都是促成浮華生活的濫觴。在舞會中,舉凡服裝、髮式、珠寶、妝容……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些不僅僅是身分地位的象徵,更重要的是社交禮儀。當時間來到了20世紀,舞會的形式與風格更加多元,也更體現了享樂主義的精髓。

 

 

Tiffany 古典珍藏庫作品,梨形切割鑽石華貴胸針。

 

 

在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場合,我們也都能看到名流影星們盛裝出席,派對與舞會都引領著時尚潮流,同時也形塑出各種不同的社交文化。最知名的莫過於從1780年開始舉辦,至今已有236年歷史的英國夏洛特宮廷舞會(Queen Charlotte’s Ball),此舞會起源自英王喬治三世為了慶祝夏洛特王后所舉辦的生日舞會,後來逐漸成為英國上流社會重要的社交舞會。而舞會更是維也納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色之一,最知名的莫過於維也納歌劇院舞會(Wiener Opera Ball),除了是一項流傳超過百年的傳統之外,現在也成為維也納重要的觀光特色之一。而在巴黎也有著名的克利翁名門少女成年舞會(目前已停辦)、紐約國際元媛舞會,以及迄今已邁入第五屆的上海國際元媛舞會等,更攜手CHAUMET為元媛加冕,而凡爾賽更是舞會文化的重要發展之所,在此所舉辦的各種大小舞會都成為我們研究舞會文化的重要指標。這些華裳美饌與獨特的風格,都成為後世重要的創作靈感,像是Van Cleef & Arpels即曾以五大舞會為主題發表「Bals de Legende」頂級珠寶系列,而Dior也推出Dior VIII Grand Bal系列腕錶,將盛大的舞會藝術凝聚腕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ARCH 2016年12月號 No.323】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