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行為藝術之母重返中國展示時間淬鍊之匠心鉅作,Marina Abramović《能量轉換》個展將於上海美術館嶄新亮相
TEXT / Sunny Yu; PHOTO / 上海藝倉美術館、IG@abramovicinstitute、ulay.foundation;
將自己當作物品任人處置、直面瞄準心臟的滿弦之箭……,以肉身直面恐懼,探討藝術與人性間的關係,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的塞爾維亞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今年十月起將在上海藝倉美術館舉辦個展《能量轉換》,展覽靈感源自其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表演—《長城(The Great Wall Walk)》,將展出超過1000張藝術家當時在長城行走的圖像,以及一系列全新創作。
Marina Abramović
1946年生於塞爾維亞的Marina Abramović,她在20世紀60年代末起,接觸當時激進的政治和藝術思想,正是這些思想讓她將藝術的定義擴展到以繪畫和雕塑為代表的傳統媒材之外,並自1970年代起,她開始在行為藝術這一新興領域創作,成為塑造此藝術形態之先驅之一,並將之推向主流。
Marina的藝術創作主要媒材為自己的肉身,表演內容包括長時間持續的簡單動作,以測試身體和心理耐力的界限,同時用於藝術家與觀眾間的親密互動和集體體驗上。代表作包括《節奏零(Rhythm 0)》,她站在密閉空間,一旁桌上擺放76個物件,當中不乏槍彈刀刃,在六小時內任由現場觀眾對她使用這些物件。這場創作讓外界開始討論人性之惡劣,然而Marina僅表示她的目的只是利用觀者的能量,將自身推到極限,從而恐懼中解放自己。
而1975年,Marina Abramović在荷蘭結識後來的創作夥伴與靈魂伴侶—烏雷(Frank Uwe Laysiepen),兩人共同創造許多轟動的行為藝術,在《能量Rest Energy》中,他們共執一套拉滿弦的弓箭,烏雷一放手,箭就會射入Marina的胸膛,以弓箭飽和的張力詮釋兩人之間緊張而複雜的關係;在《Relationship in Time》中,兩人背對背將頭髮打結,沉默無聲度過17個小時。
「距離烏雷和我走過2500公里,最終在中國長城中段上相遇已經過去近40年,這個展覽是那次經歷的成果,也涵蓋一些最新作品。」Marina Abramović
此次展覽的靈感來源,創作於1988年的《長城》,其實是兩人的離別之作,Marina與烏雷分別從山海關與嘉峪關步行超過兩千公里,三個月後相會,並在相擁後分手。在那之後,Marina開始以水晶為載體,創作她稱之為「須臾之物」的作品,本次展覽是她對「須臾之物」探索的延續。這些雕塑呼應今天擁抱東方醫學、靈性和治療的當代趨勢。Marina對水晶的使用也與承認遺傳創傷產生共鳴,通過與天然石英水晶的互動,這些作品提供反思過去創傷事件的空間,並試圖通過重新串聯個體具身體驗來治癒情感傷口。
展覽資訊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能量轉換
地點:上海藝倉美術館 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 4777 號
展期:2024年10月10日至2025年2月28日
照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