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閱讀時代 「萬物鏡觀」展出臺灣人文影像

TEXT /  JILL WU; PHOTO /  文化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策辦之「萬物鏡觀」攝影展,展出以「臺灣攝影史」為經、「寶島自然地景與人文風光」為緯,結合攝影家豐富的創意觀察及影像表現手法,呈現臺灣多元的攝影風貌,同時藉由豐富的照片故事引領觀眾在影像中閱讀時代。

此次展出的豐富影像,帶領觀眾透過影像閱讀時代風貌,眾多攝影家的傑出作品,以多元、複數的攝影觀點呈現,重新回顧臺灣攝影發展歷程,是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中重要的一環。

「萬物鏡觀」以三個子題展出百餘件攝影作品:

「昔—如鏡」以早期珍貴的玻璃乾版影像見證歷史更迭,透過數位再製象徵技術的演進,是臺灣攝影史中難能可貴的歷史影像。

「見照—今昔」以攝影家敏銳的觀察,呈現真實生活的影像紀錄,表達承先啟後的創作精神,本單元包含童真、原住民、勞動者、廟會等子題內容,展出作品紀實攝影家,如陳石岸的農村學童呈現攝影所紀錄的社會變遷風貌展現文化的豐富意涵。

「觀—萬物」呈現臺灣島嶼地理特質,以橫軸、空拍、環景等特殊攝影技術,表現山水與自然之美,以視角與創意,連結山與海之間,在攝影家作品之中一一呈現。

作品名稱:吳明珠 (手工著色影像)

  拍攝者:吳金淼

  年代:約1940 年

  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典藏

20世紀初期至60年代間,肖像攝影廣泛使用著色技巧,使畫面得以更加栩栩如生,當年的寫真照相館業者,人像修片以及手工著色更是他們的拿手絕活,攝影師們將原本的黑白照片,重新賦予鮮豔亮麗的顏色,使得畫面中的主角更為栩栩如生。

作品名稱:身分證照

  拍攝者:吳金淼

  拍攝地點:楊梅

  年代:約1949年

  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典藏

戰後隨著國民政府第一次換發國民身分證,照片也成為身分識別重要的一環,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獲得最大的效益,則考驗著寫真照相館業者的智慧。拍攝時使用遮片和重複曝光等技術增加拍攝的效率,同時說明肖像照進化到商業使用的技法和降低當時昂貴底片的使用率。

「萬物鏡觀」文化部藝廊攝影展,即日起至108年6月24日於文化部南棟一樓藝廊展出,重現百年來臺灣攝影的風貌。藉由攝影我們得以回望過去的光景,並以攝影藝術連結彼時此刻的時空記憶,重新閱讀臺灣土地的自然、人文多元風貌及觀點。

 

更多
照片內容
  • Share:

comment

follow us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