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法國室內設計師Emma Donnersberg的巴黎寓所,學習如何使居家空間猶如藝廊
TEXT / Alice Yueh; PHOTO / Emma Donnersberg, photographed by Alice Mesguich;
位於巴黎第七區的奧斯曼風格建築內,法國室內設計師Emma Donnersberg為自己打造了一處融合藝術與日常的寓所。整體以柔和中性色為主調,搭配她親自設計的家具與各地蒐集的藝術品,空間如同藝廊般沉靜且充滿個性。
客廳展現柔和線條與情感張力
客廳洋溢著優雅與平衡感。中央的Wave沙發由Emma Donnersberg親自設計,以圓潤邊角與流動曲線塑造出雕塑般的造型,兼具舒適與視覺張力。沙發周圍配置兩張Mushroom茶几,腳下的Atelier Février訂製地毯延續柔和線條,與茶几相互呼應,形成流動的韻律。壁爐上方懸掛南非藝術家Mia Chaplin的抽象畫,描繪糾纏的人體;另一側牆面則掛有墨西哥藝術家Ileana García Magoda的繁花畫作,為空間注入自然色彩的能量,使藝術與生活在此交融。
.jpg)
餐廳以幾何構成展現秩序與活力
餐廳呈現出更為明快的氛圍。鏡面與壁爐外框皆選用義大利卡拉拉乳白色洞石,圓角造型柔化了空間線條。中央的U&Me餐桌以獨特交錯結構塑造立體感,其椅腳形似鵝卵石,呼應周圍圓潤造型的Cloud椅。書架上橫向堆疊的書籍打破傳統陳列方式,增添趣味與隨性,也形成一場富有節奏的視覺展示。
.jpg)
廚房以紋理與光線構成視覺節奏
廚房在機能之外,也保留了藝術性。檯面鋪設紋理細膩的大理石,中島以祖母綠釉面瓷磚包覆,成為低調卻醒目的焦點。陶瓷器皿陳列其上,生活器物也彷彿展示的藝術品。幾張紋理各異的矮凳整齊排列,透過重複產生節奏感,使空間兼具秩序與美感。
.jpg)
臥室融合收藏與情感能量
臥室牆面中央懸掛Sasha Ferré的烈焰主題畫作,厚重筆觸與濃烈色彩象徵情感流動。兩側配置Ingo Maurer的扇形壁燈,柔光映照牆面紋理,營造靜謐氛圍。層架上陳列Donnersberg旅途中收藏的礦石與陶藝品,使臥室成為一座收藏回憶的私人展間。
.jpg)
.jpg)
主浴室延續石材語彙的純粹美感
主浴室以卡拉拉洞石鋪設牆面與檯面,延續整體材質語彙。天然石紋在光線下展現細膩層次,邊角以圓潤收邊,散發柔和質地。洗手台石材帶有微透光感,與磚紅色天花板形成對比。這些設計讓牆面在細膩光影中如同藝術展示牆,展現純粹而柔和的美感。
.jpg)
.jpg)
從生活場域延伸為創作展場
Emma Donnersberg善於以重複與轉化創造秩序感。圓潤線條在不同家具與物件之間反覆出現,使空間形成統一韻律。她結合收納與展示的概念,將書籍改以橫向堆疊,疊出節奏與層次。藝術收藏遍布其間,使整個寓所宛如藝廊。對她而言,空間與家具能隨時間變化,如藝術品般持續生成,讓居家不只是容身之所,更是一個不斷創作的現場。
照片內容
